【2010 Venice】《傀儡》,老歌重唱新意何在?

%title插图%num
Potiche (2010)

被誉为法国新浪潮的后继之人,弗朗索瓦·奥宗有《沙之下》、《八美图》、《游泳池》等一系列为人称道的作品奉献。在《最后的时光》、《瑞奇》和《庇护》等多部小投资私人化的艺术实验后,奥容再次重拳出击,新片《傀儡》汇集了卡特琳娜·德娜芙、热拉尔·德帕迪约等法国集实力和星力为一体的顶级演员阵容,将发生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的同名舞台剧故事自由改变,搬上大银幕。

人们有理由期待,这部同样有歌舞表演的新作,会是《八美图》的一次美丽延续。不过,看过早间的媒体场,很是失望。 才华横溢的奥容,对这个有关争取妇女地位主权的老故事,虽然加入了一些于时俱进的现代元素,但远远不足以带给整个故事足够新意,《傀儡》继续了奥容早期、尤其是《八美图》的舞台表演风格,但无论是故事本身,还是执导叙事,远远不及前作给人们带来的创意新颖和酣畅淋漓。忍不住问, 奥宗将一首七十年代风格浓厚的 “老歌”重唱一遍,除取想要表达的已经不新鲜的社会主题,艺术新意究竟何在?

《傀儡》的法文原名意思有两层,原意指放在书架桌台上的比较便宜的花瓶或者小摆设,引申含义和中国的花瓶一脉相承,中看不中用的女人,或者是那些活在丈夫阴影下、丧失个人身份的女人。她同样可以是某些政治家的妻子,或者那些女政治家本人。

《傀儡》中,讲述的正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女权运动盛行背景下的故事。卡特琳娜·德娜芙扮演的苏珊,是法布李斯·吕奇尼演绎的富有制伞工厂老板的妻子。她几十年来呆在家中,外面的事情丈夫不要她查手,家里的厨房也有佣人负责,苏珊靠跑步锻炼,写点小诗来抒发情怀。丈夫的专横暴躁她习以为常,偶尔的自我表达,很快也在丈夫不容置疑的一句话下变成服从。这种日子直到有一天,工人为改善工作待遇条件开始罢工而发生改变。专制的老板丈夫和工人发生冲突,生病住院。对外界和工厂管理一窍不通的苏珊被迫上阵,担任临时老板主持大局。好在年轻时有过一次外遇经历的当年的工厂工人,如今身为共产党员的议员市长巴班(热拉尔·德帕迪约饰)给她许多支持。结果令大家吃惊,苏珊不仅成功说服工人放弃罢工,工厂重新运转起来,甚至比以前更好。不过,丈夫修养回归后,一切变得复杂起来: 丈夫罗伯特想要重新收回老板权力,走出来的苏珊,却再也不想回到家做丈夫的花瓶。

拍摄一部有关女人社会和政治中地位的影片,是奥宗多年的梦想。当他在十年前看到巴里耶和格雷蒂的一出同名舞台剧,马上想到这个素材可能提供的电影可能,但如何将它转换成自己的电影逻辑,并且使其现代化却历时漫长。此外, 如何避免拍成回顾老片,而是将影片和现实相连也是他面临的最大难题,直到他遇到这部影片的制片,建议他拍摄一部以法国现总统萨科奇为参照的政治影片——一部法版斯蒂芬·弗雷尔斯的《女王》,紧接着2007年法国总统大选中的社会党候选人赛格琳-罗雅尔又给了奥容新的灵感。

黄色过滤镜下淡淡的怀旧色彩,营造出上个世纪70年代的氛围。对这个四十年前发生的故事,从政治、社会到经济的方方面面,导演都努力加进今天法国的时事元素,但是有关女人争取自主平等权力、以及法国工会的主题, 本身带有拥有浓厚的时代色彩,今天,奥容再次搬出这个话题并做为影片主题,实有过时的嫌疑。

原剧是法国历史上家喻户晓的话剧,奥容将它改编成一部轻喜剧。略微夸张的肢体动作和对白,使得鲜明的舞台风格和《八美图》如出一辙。不过,这里他跳出《八美图》的封闭空间,开始让他的演员走到世界中,品尝原汁原味的世界本色。此外,演员的挑选和表演无可挑剔,画面布景一如既往的优美,编剧也几近严密,它算得上一部水准不错的轻喜剧片。不过,人物塑造和剧情上仍然有可探讨之处。德娜芙扮演的妻子,拥有小资情调心态平和,一直以忠诚安静服从丈夫的传统女性示人,却在后半部的一次谈话中,解释本人年轻时的种种风流经历。没有任何铺垫的转折,更象是导演刻意带给大家的意外,唐突下故事操纵痕迹明显,可信度却不够。此外,影片中暴躁独权的丈夫,时髦现代的秘书,每个人的角色都没有偏离自己的方向,却总是感觉脸谱化多于细腻的个性化。

在此之前几部算不上太成功的艺术小品后,弗朗索瓦-奥容回到到自己拿手的轻喜剧,他没有达到更谈不上超越《8美图》等几部早期作品的高度,综合实力算来是一部恢复期作品。影片进入主竞赛单元,在导演本人看来,也是没有想到的结果。

tati

旅居丹麦,深度影迷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