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es 2012】《山之外》:让人痛苦又酣畅淋漓

%title插图%num
这个世界上有几种无比强大的力量,人们痴迷于对它们的追逐、考究、膜拜或者试图颠覆毁灭。爱、生死、宗教、欲望都属于这种,而它们统统在《山之外》中出现。这些强大的力量互相牵扯纠结,成就了这部影片的震撼人心。

克里丝蒂安·蒙吉乌,这位罗马尼亚的年轻导演堪称电影界的天才。1999年电影专科学校毕业,不到十年就摘取了金棕榈。那一年他还不到四十岁,成熟的驾驭能力和独特的个人风格已经让他隐隐有了大师风采。

新片《山之外》改编自一则真实事件的报告文学。阿丽娜和维克琪雅曾是相依为命的孤儿,被收养的阿丽娜去了德国谋生,而维克琪雅却在一个偏远的修道院找到了庇护和信仰。几年后,阿丽娜回到罗马尼亚,想要将维克琪雅带走,继续两人相依为命的生活。维克琪雅却已经将自己托付给了上帝和信仰,面对强大的宗教,阿丽雅的爱与执念终于被逼成歇斯底里的痴狂。在其过激行为连医院都无法医治的情况下,修道院的神父与其他修女用了“驱魔”方式,这种以“爱”为名的方式却最终导致了阿丽雅的死亡。

蒙吉乌自己表示《山之外》与他的成名作《四月三周两天》是完全不同的电影,但我们依然能从新作中看到蒙吉乌的电影风格:写实主义下的完美构图、对长镜头的偏爱,以及对人性的冷静思考、平静表述。如同片中修女们对阿丽雅“病发”时的压制,导演对影片中暗潮汹涌的各路力量也一直压抑着表达,让这种角逐尽量延长,通过长久的积累让最终的爆发不可收拾,通过这种钝刀割肉的残酷让人不得不面对内心的拷问:以“爱”的名义,是不是可以阻止自由意志?一方的“正义”,可否对对立的事物宣判?

蒙吉乌说:“人类历史上绝大多数的重大错误都是以信仰的名义而犯下的,而且当事人都坚定地认为自己的出发点是正义的。”

影片中阿丽雅显然与其他人站在了对立面上,即使是相依为命的维克琪雅也与她有着信仰上的巨大分歧。对于阿丽雅来说,这不啻于一种背叛。这种挚爱的背叛给了阿丽雅反击的力量,这力量虽然在强大的信仰面前微不足道,但是它每次带着同归于尽的决绝进行的攻击仍震撼而有效。这是自由意志的力量,它在阿丽雅手中或许还不够强大,但这种力量的狠绝在于它顽强的生命力。影片结尾阿丽雅死后,维克琪雅终于脱掉修道袍,换上了阿丽雅的旧毛衣,预示着角逐将无止境的延续下去。

在“自由”与“信仰”的对决中,“爱”是使天平倾斜的重要砝码。我们很难界定片中阿丽雅对维克琪雅的爱,显然它比“友爱”强大的多,又超越“同性之爱”的狭隘,维克琪雅对阿丽雅更确切说是生命的依靠。维克琪雅的爱则在信仰与阿丽雅之间摇摆,平添各股力量之间的不确定性和张力。

《山之外》是沉重的,蒙吉乌用相当克制冷静的手法,将人性的力量角逐一点点抽丝剥茧呈现,用影像表达自己的思考和态度。种种直触人心的力量,让人不得不思考、自问,这种能够拷问灵魂的影片,无疑让人痛苦又酣畅淋漓。

网易娱乐专稿】

帼杰

旅法影评人,曾经应邀为国内多家门户网站担任国际三大电影节特邀影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