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读】《隔空观影:藤井省三华语电影评论集》——《南京大屠杀》批判和反思

gk-fm
【作者】:[日]藤井省三
【译者】:叶雨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了日本学者藤井省三的四十篇华语电影评论文章。不同于那些专注于电影语言分析与心理分析的常规套路,本着对中国电影的热爱,作者展开了一场对中国文学、艺术、风俗、历史的影像之旅。在本书中,作者以时间顺序为纵轴,以地域划分为横轴,以一名外国学者的新鲜视角,重新评析了华语电影长河中一颗颗熠熠生辉的明珠。 通过回顾经典电影《家丑》,作者展开了一场对中国当铺的历史大考究。通过赏析《滚滚红尘》,作者滔滔不绝地品评起张爱玲与胡兰成的乱世情缘。通过解读蔡明亮的作品,作者将中国民间传说糅合进导演创作的集体无意识。作者通过华语电影之窗,观看中国璀璨深厚的历史文化。读者则通过观看作者的观看方式,打开全新的文化视角。这是一场审美的互相凝视。这是一场跨越文化的隔空观影。

上期试读内容:《隔空观影:藤井省三华语电影评论集》——《家丑》传统大家族制度的崩溃

【本期试读】
南京发生了什么
1937年7月,北京郊外发生“卢沟桥事变”。同年8月,日军进攻上海,侵华战争全面爆发。石川达三(1905—1985)于1938年2月发表了关于日本侵华战争的报告文学《活着的军队》。

1937年12月,国民党首都南京被攻陷之后,石川作为中央公论社的特派员前往中国。他在硝烟弥漫的南京进行了一个月的调查后返回东京,从1938年2月1日到2月12日早晨,一气写满了230张每页400字的稿纸。据石川介绍,“他在南京几乎没有接触将校军官,而是倾尽全力在士兵之间倾听他们的谈话”。(《活着的士兵》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8年版)

在这部作品中,凄惨的战斗场面,日本兵的放火、掠夺、强奸等罪行,被一件接一件地描写出来。下文所述的是本应为非战斗人员的随军僧侣片山玄澄的战斗场面。

片山玄澄和扫荡村落残敌的部队一起进入古里村,他左手腕上戴着念珠,右手拿着工兵铲……片山操着干枯的嗓音,和追击部队一起,从一条街道到另一条街道,追逐着逃散的敌兵。

“你这家伙!”操着嘶哑嗓音的随军僧,使劲儿挥着工兵铲。咔嚓,连刃都没开的工兵铲,却有将近一半砍进对方的头颅中,鲜血飞溅。
“你这家伙……你这混蛋……”

随着一次次的砍杀,他手腕上的念珠发出喀拉喀拉的清脆响声。

这个残暴的随军僧在来到战场之前,却也是“在自己的寺院中修行的时候,相信宗教是超越国界的。他想要证明,无论是在印度、中国还是日本,同样的宗教应该能被同样地信仰。这是一个简单的信念,而且他在志愿从军走出寺院的时候,还准备连中国军队的战死者也一起超度的”。

《活着的军队》发表在综合杂志《中央公论》上,该杂志在发行的同时就受到了发行禁止的处分。和该杂志的发行人一起,石川也被东京地方检察院起诉。据公判书记载,当法官质问石川是否伤害了公众对于日本军人的信赖时,石川做了如下的回答:

南京陷落之际,我们举行了提灯游行和庆祝,对此我感到非常愤慨……我认为这伤害了对军人的信赖。大体来说,国民们都将出征的士兵当成神一样看待,这是错误的。我认为必须让他们看到军人作为一个人的真实模样,并在此基础上树立起真正的信赖。所以我要打破现在国民的思维方式。

1938年9月,石川被判监禁四个月,缓期执行三年。

进攻南京,是战地司令部不顾参谋本部反对扩大战争的命令、“毅然独断实行南京追击”的结果。所以军队没有装备、补给的来源,粮食要从中国人手里征缴、掠夺。因此,从杭州湾到南京之间长达四百公里的追击战中,残杀俘虏、掠夺、放火、强奸已经是日常活动了。

连随军僧都疯狂了的二十万日军,在占领南京的时候,据说在城内配备的日本宪兵仅有三十名。在对待俘虏的方针、占领后的市民保护等军政计划欠缺的情况下,日军不仅在南京攻防战中进行了大量虐杀,甚至在占领后还持续了两个星期的无政府状态。

按照日本历史学者秦郁彦的推定,在南京大屠杀中,中国被害者人数约三万八千至四万二千人(包括被不法杀害的士兵三万和普通民众八千至一万二千人),强奸二万(《南京事件》,中公新书)。另外,笠原十九司的推算是“将近二十万或者更多”(《南京事件》,岩波新书)。而按照中国方面的说法,这个数字更是庞大,大约三十至四十万。不管怎么说,日本军队在中国当时的首都虐杀数万到数十万军民的事件,可以说是侵华战争中的一个象征性事件。

观众的反响 
那么,电影《南京大屠杀》则是一部代表了南京大屠杀在现代中国是如何被记忆、被传达的作品。影片的主人公是中国医生成贤和他的日本妻子理惠子,他们是各自带着儿子和女儿再婚的。理惠子此时已经大着肚子,怀上了成贤的孩子。这一大家人从上海来到成贤的老家南京避难,然而日军很快就开始进攻南京了。成贤劝妻子带着春子到日本领事馆去,不过在春子的强烈要求下,一家人来到了国际难民营。但是,日军的暴行连国际难民营也没有放过……

《南京大屠杀》拍摄完成的1995年,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而电影《南京大屠杀》也是“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而制作,揭露1937年日军侵入南京后残杀三十余万军民重大罪行的历史大作”。

然而,该片的上映并没有引起热烈的反响。当时正在四川省旅游的我偶然看到当地的晚报《成都晚报》(10月5日),上面转载了陕西省西安市《青年导报》9月16日一篇标题为“历史不应该如此快地被忘记——西安《南京大屠杀》观众寥寥”的报道。据此报道,8月25日,拥有一千座席、号称西安市最大的“阿房宫”艺术电影院内上映了五场《南京大屠杀》,每场观众只有数十人,而且几乎都是中老年观众。据这一年年末在上海观看《南京大屠杀》的友人说,数位高中生打扮的女子结伴而来,还在场中喧笑出声。

这部大制作的影片确实投入了相当高的预算。饰演成贤的秦汉和饰演理惠子的早乙女爱,是来自中国香港和日本的知名演员。此外,影片还动用了五千名解放军战士充当临时演员。但是,影片中的日本兵日语蹩脚、动作夸张,让人相当扫兴。影片中出现了日军中的台湾士兵出于爱国之心而奋起反抗的场面,但是台湾人首次成为日军士兵却是1942年4月的事情(当时日本侵占台湾期间确实施行了志愿兵制度)。

真正应该记住的话
 说起来最让我刻骨铭心的,是吴子牛导演插入这部作品中的一种理念。首先,影片的核心是由成贤和理惠子组成的中日国际婚姻家庭。而且,在日军暴行下的难民营中,理惠子给刚生下的孩子取名为“南京”。导演的这些设计既说明日本侵略中国的历史不能忘记,又期盼两国国民能够和解。

细想起来,在石川达三发表《活着的军队》的时候,在中国也出现了由陆军军官兼作家阿垄执笔的《南京恸哭》(关根谦译,五月书房)。在这部小说中,从陷落后的南京逃出来的中国中尉,在树林中目击了八名日本兵不堪忍受残虐的战斗,集体上吊自杀。

就这样,中国人从战时一直到现在,在严厉批判日本人疯狂侵略的同时,又对日本人的良心寄予了希望。对此日本人应该如何回应呢?日本全国不断推广《南京大屠杀》上映,可以说是日本方面的回应之一。基于和平宪法,作为东亚的一员而生存着的日本,不能忘记过去的侵略战争,也必须谦逊地不断反省。

对此,一部分右翼团体在街头宣传电影《南京大屠杀》“不是历史事实”“是自虐的电影”,展开反对上映的运动。更有右翼团体成员因持刀将上映中的银幕割裂而被捕。对于这种行径,法庭的审判结果是“对自由表现造成重大威胁”,被告因器物损坏罪等被判处一年零四个月的实刑(相对于缓刑而言)。(《每日新闻》1998年8月13日,《读卖新闻》1998年9月11日)现代日本正在寻求与中国、东亚的共生,这种妨碍上映的鲁莽行动,对日本的“国家利益”也是一种损害。

本文为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官方授权刊载的电影图书试读系列,提供影迷更多接触电影知识的机会,文中内容不代表迷影网观点

(编辑:唐冶挺)

Cinephilia

迷影网(Cinephilia.net)创立于2010年,聚焦于创作和搜集最好的华语电影文字内容,翻译传播海外电影学术界和评论界的声音,用更为生活化的方式解读电影,结合所有愿意分享个体电影体验的影迷们,共同创造出中文世界里独具特色、质量兼备的电影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