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单】十部真实新闻报道改编的美国电影

一些“故事”,类似出现在美国媒体上的长篇报道或者案件调查,后来变成了电影剧本,比如最近推出的新片《军火贩》(War Dogs,2016)。由此,我们盘点了从五十年代至今的十部从新闻改编而来的电影。

好莱坞的编剧们从哪里寻找灵感呢?

从连环漫画里?是的,但有点太过于频繁了。他们也会从美国各大媒体寻找灵感,例如《连线》(Wired)、《滚石》(Rolling Stone)、《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名利场》(Vanity Fair)等媒体从五十年代以来,就提供了不少电影的素材。

最近一部托德·菲利普斯(Todd Phillips)的《军火贩》,讲述两名酒鬼阴差阳错获得了一份驻阿富汗盟军的军火合同,价值3亿美元,结果招致杀身之祸。这个具备了所有小说元素的电影,实际上是根据《滚石》杂志刊登的一篇署名为盖伊·劳森(Guy Lawson)的文章改编的。来看看其他十部同是吸取新闻灵感而来的电影吧!



《美国黑帮》

American Gangster,2007)
导演:雷德利·斯科特
主演:丹泽尔·华盛顿 / 罗素·克劳 / 切瓦特·埃加福特 / 乔什·布洛林
剧情简介:
上世纪70年代,哈莱姆黑人区,弗兰克•卢卡斯是黑帮老大约翰逊的司机。约翰逊暴毙后,弗兰克充分利用了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将地下世界的所有权利分配进行了重组,成功上位,接手大佬事业,掌控了毒品交易大权。期间他远赴东南亚金三角走私高纯度海洛因,张罗自己的家族兄弟,集结了一帮为他卖命的手下,一股黑暗势力正在兴起。另一边,警察里奇•罗伯茨家庭破裂,与主流社会格格不入,整天以一副邋遢鬼模样流连于街头。他慢慢觉察出毒品圈内的风起云涌,并展开了秘密调查。 随着调查的深入,罗伯茨和卢卡斯之间的距离越来越短,两个气质相近,惺惺相惜的男人,不可避免地进行正面对决……

新闻报道链接:http://nymag.com/nymag/features/3649/

这个故事最早出现在马克·雅各布森(Mark Jacobson)在《纽约杂志》(New York Magazine)发表的一篇文章——《大毒枭的回归》(The Return of Superfly)。真实生活的毒枭和电影中同名——弗兰克·卢卡斯(Frank Lucas),也是那件著名的价值5万美元黑白条南美栗鼠皮大衣的拥有者(如下图)。

部分译文:
弗兰克·卢卡斯可能是70年代早期哈莱姆最大的毒贩子。他在凯悦酒店(Regency Hotel)的套房里,衣橱里有100多身定制套装,多种颜色。他还有很多辆车,劳斯莱斯、奔驰、通用巡洋舰以及那辆价值300多美元的雪佛兰。

“谁又能想到我会藏在一辆300多美元的车里呢?” 他的毒品网络每天净利润100万美元:“哈勒姆区的16条街都是我的,我买下它们,运行它们,拥有它们。可当我想与我的人民在一起,我只能开上雪佛兰,拉低帽檐,装上胡子,戴起墨镜,套上假发。我既想与他们同在,又不想吓着他们”……


《不羁夜》

Boogie Nights,1997)

导演:保罗·托马斯·安德森
主演:马克·沃尔伯格 / 伯特·雷诺兹 / 朱丽安·摩尔 / 海瑟·格拉汉姆
剧情简介:
故事发生在上世纪70年代,17岁的夜店服务生艾迪(天生拥有巨大的秘密武器),一次偶然机会,他被色情片导演杰克看中。于是,艾迪改艺名为德克,在杰克的栽培下在色情电影界大放异彩,成了该行业的天王巨星。因为所拍影片都很卖座,杰克和德克名利双收,过着奢华无度的生活。然而进入80年代以后,色情电影工业发生了重大变化,过去辉煌的历史一去不返,德克和杰克这对色情电影业的最佳拍档也分道扬镳。

新闻报道链接:http://reprints.longform.org/the-devil-and-john-holmes

这是由迈克·塞格尔(Mike Sager)于1989年在《滚石》杂志上发表的关于色情影星约翰·霍姆斯(John Holmes)的报道——《恶魔和约翰·霍姆斯》。这篇报道吸引了导演保罗·托马斯·安德森,于是决定将其拍成电影。

约翰·霍姆斯是七八十年代的色情影星,拍了2250多部片子,是最多产的色情影星之一。70年代末,作为色情演员的他日收入高达3000刀,但他的毒瘾也随着收入越来越严重。后来为了挽回渐弱的名声,霍姆斯向 《妓女》(Hustler)杂志的记者夸口说自己睡了14000多女人,包括一起演戏的女优和一些慷慨为他的服务付钱的富婆。A片历史家卢克·福特(Luke Ford)则表示这不大可能,真实数字其实大概只有3000人吧。1986年,43岁的霍姆斯死于艾滋病。

相关文章 |【译】《不羁夜》鲜活口述史:https://site.douban.com/211347/widget/notes/17036232/note/510064795/


《珠光宝气》
The Bling Ring,2013)

导演:索菲亚·科波拉
主演:爱玛·沃森 / 泰莎·法梅加 / 伊瑟尔·布罗萨德 / 凯蒂·张
剧情简介:
妮基痴迷于上流社会的奢华与时尚,与一群同龄青少年一起偷偷潜入好莱坞比弗利山庄的明星家中,偷窃贵重物品,他们从八卦网站获知自己喜欢的明星行踪,并在他们外出时破窗进入其家里,偷走衣物、现金、裸体照片甚至枪,然后用这些战利品开激情派对,几个少男少女在纸醉金迷的虚荣和欢愉中不能自拔,但等待他们的终将是法律的制裁。

新闻报道链接:http://www.vanityfair.com/culture/2010/03/billionaire-girls-201003

影片改编自一个青少年盗窃的真实案件。2008年10月-2009年8月,一个以青少年为主体的盗窃团伙屡次成功摸入好莱坞比弗利山庄多位名流明星的家中,共盗取了价值超过300万美元的贵重物品。其中遭遇洗劫的包括帕丽斯·希尔顿(Paris Hilton)、琳赛·洛翰(Lindsay Lohan)、奥兰多·布鲁姆(Orlando Bloom)、梅根·福克斯(Megan Denise Fox)、蕾切尔·比尔森(Rachel Bilson)等人。记者南希·乔(Nancy Jo)在《名利场》发表了这篇题为《嫌疑人穿着鲁布托鞋》的文章。导演索菲亚·科波拉表示,她希望能借此片以冷静的视角向所有人展现,如今的名流文化和现代文明。

影片中艾玛的原型阿莱克西·尼尔斯(Alexis Neiers)在看到《名利场》杂志上有关自己的文章后打电话给作者南希·乔,边哭边大喊说自己很失望南希的报道。阿莱克西称自己在法院开庭时的穿着明明是四英寸的棕色bebe高跟鞋而非南希所写的六英寸louboutin高跟鞋。阿莱克西哭的很委屈,她母亲在一旁也很生气,跑到电话旁边大喊“you lied(你撒谎)”。然后阿莱克西转向她妈妈尖叫“你能不能闭上嘴,每次你一说话我都需要重新录音”,场面比影片中有过之而无不及。

——出自豆瓣张8豆: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6132425/


《逃离德黑兰》
Argo,2012)
导演:本·阿弗莱克
主演:本·阿弗莱克 / 布莱恩·科兰斯顿 / 凯尔·钱德勒 / 约翰·古德曼
剧情简介:
1979年11月4日,伊朗的革命军攻进了美国在伊朗德黑兰的大使馆,将大使馆的工作人员劫为人质。超过50名人员被关押,但有6人逃脱,并躲在加拿大驻伊朗大使Ken Taylor的家里。CIA高层Jack O’Donnell找到专家Tony Mendez,让他协助将那六个人带回美国。经过讨论后,CIA决定采取Tony的办法,以拍摄电影的名义,Tony到伊朗将那六个人带回。Tony联系了他在好莱坞的朋友,化妆师John Chambers,并联系了电影制片人Lester。Tony在许多剧本中选中了《ARGO》,一部和《星球大战》极为类似的电影。于是他作为制片人带着剧本和各种道具前往伊朗,找到了那六个人,开始了艰苦的逃离德黑兰之路……

新闻报道链接:https://www.wired.com/2007/04/feat_cia/
部分译文:
等待是极度痛苦的。每个人都低着头。乔·斯塔福德(Joe Stafford)拿起了一份本地报纸,然后突然想到加拿大的摄制团队应该不懂波斯语。他还继续用大家的真名称呼他们,这让每个人都紧张不已。天渐渐黑了,却更加明亮了。机场里到处都是人。他们知道没有备用计划。门德斯甚至没有带枪,革命军到了,不断地在疲惫和骚乱的人群中搜罗。

“看着他们的眼睛”,门德斯已经培训过这六位,当被质问时如何处理。“自信并且看起来无辜”。然而,他也从中情局那里了解到,这些革命军很难对付,也许会暴力地人身搜查。一个机械故障导致了飞机延误,这时,革命军的注意力开始转移至外国乘客……

《逃离德黑兰》


《高于生活》
Bigger Than Life,1956)
导演:尼古拉斯·雷
主演:詹姆斯·梅森 / 芭芭拉·拉什 / 沃尔特·马修
剧情简介:
为治疗一种致命的疼痛,一位友善、成功的乡村老师兼牧师,被要求开一种名叫“可的松”的激素药。没想到他自己逐渐沉迷吸食这种试验性药品中不能自拔,且由此性情大变,成了一个有精神障碍并且极度暴力的家庭暴君。

新闻报道链接:http://www.newyorker.com/magazine/1955/09/10/ten-feet-tall

部分译文:
这是一个动脉外膜炎患者的故事——一个名叫罗伯特·劳伦斯(Robert Laurence)的老师。

如果不是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新型实验药物可的松(cortisone)这些激素治疗,劳伦斯要么卧床不起,要么濒临死亡。动脉外膜炎这种具有毁灭性效果的动脉炎症,几乎是立即致命的。我们来谈谈他的可的松治疗效果:一种力量和幸福感,对于他行为和言论正确性有完全的信心,不断地说话以及对食物的无限渴望。然后,困倦和眼泪。当可的松的剂量被降低,他恢复了平静。在医院治疗一段时间之后,激素治疗不断地在错误中实验,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代替了可的松。这是在1954年的四月。

p1477666970《高于生活》


《周末夜狂热》
Saturday Night Fever,1977)
导演:约翰·班德汉姆
主演:约翰·特拉沃尔塔 / 凯伦·琳恩·高妮
剧情简介:
Tony Manero是纽约布鲁克林区一个19岁的青年,白天在一个五金店打工,看起来是一个平凡的少年。然而到了周六晚上,Tony就是当地迪斯科舞厅光芒四射的“舞王”。Annette是Tony的舞伴,两人本来计划参加舞厅将要举办的跳舞比赛。然而当Tony遇见了Stephanie Mangano后,被她的舞技所打动。Tony向Stephanie求爱遭拒,但是Stephanie同意当Tony的舞伴,和他一起参加比赛。两人每天勤加练习。在比赛的时候两人奉献了精彩的表演,获得了第一名。然而Tony认为有一对搭档舞技更好,只是因为他们是黑人而只能获二等奖。于是Tony把第一名让给了他们。比赛结束,Tony再次向Stephanie求爱……

新闻报道链接:http://nymag.com/nightlife/features/45933/
这部电影源尼克·孔(Nik Cohn)于1976年6月7日发表在纽约客上名为《新星期六晚上的部落仪式》的文章。尽管后来尼克·孔承认这个故事完全是他编造的,约翰·班德汉姆还是成功地将其改编成电影。
部分译文:
这些孩子没有那么时髦。他们不会经常出现在新闻发布会或是开幕宴会上。他们不会像布鲁斯·斯普林斯汀(Bruce Springsteen)在街上摆朋克造型。事实上, 如今的狂热粉丝已经完全不在意这些人了。他们对嬉皮文化、冥想、泛性论、思维扩展一无所知。也没有水床、摩洛哥靠垫、陶器。在很多情况下,他们就是没法知道谁是鲍勃-迪伦(Bob Dylan),更不用说肯·克西(Ken Kesey)或是蒂莫西·利里(Timothy Leary)。相反地,这代人真正的根扎在更往前的时候,在50年代,那个星期六晚上的黄金时代。

FEVER10《周末夜狂热》剧照


《几近成名》
Almost Famous,2000)
导演:卡梅伦·克罗
主演:比利·克鲁德普 / 弗兰西斯·麦克多蒙德
剧情简介:
优秀生威廉在毕业前争取到为《滚石杂志》写采访稿的机会。他要跟随摇滚乐队的行程,进行一次长途旅行和报道。妈妈担心摇滚乐队的不良作风,坚决反对威廉的决定。威廉还是固执地上路了。他的采访对象是“Stillwater”乐队的成员,这群年轻人还没有成名,心中怀揣着梦想前往全国各地开演唱会。他们有着很多摇滚歌手具有的特质:放纵、呐喊、喜怒无常,现场煽动着观众的尖叫。同时,他们会沉溺与毒品,有着自私、猜妒的种种弱点。有一个叫潘妮的乐迷,与乐队共进退,最后却选择了离开。威廉用心去感受并参与这一切,从中获得宝贵的阅历。

新闻报道链接:http://www.rollingstone.com/music/news/the-allman-brothers-story-19731206
卡梅伦·克罗(Cameron Crowe) 是受自己1973年曾经在《滚石》杂志上发表的一篇文章——《奥尔曼兄弟的故事》启发,将其作为剧本,创作了这部《几近成名》。导演以这部自传式的影片,来纪念曾经的摇滚乐评人的身份。当时,卡梅伦·克罗15岁,为杂志写稿,跟随了这个新晋乐队。
部分译文:
罗斯希尔(Rose Hill)是奥尔曼兄弟乐队(Allman Brothers Band)穷困潦倒时呆的地方,他们一起住在一个每月50美金房租的两居室。

他们有时会吃裸头草碱(Psilocybin,采自墨西哥蘑菇的一种迷幻药)来寻找灵感。有时,孤独的布鲁斯乐的哀嚎会从那个墓地传来:一首就像迪奇·贝茨《纪念伊丽莎白·里德》那样的歌。那是一个可以孤独地聚在一起的地方,充满绿色,很安静。我们可以谈论音乐、爱情和各种有限的想法。

几年之后,霍华德·欧曼(Duane Allman)会被埋在这里,乐队将在他的葬礼上弹奏一首深沉的乐曲来纪念他。贝斯手贝瑞·奥克利(Berry Oakley)也会去世,几乎就在霍华德去世一年之后。可怕的是,他事故的情景,甚至是发生地——将会概括霍华德·欧曼的悲剧。贝瑞·奥克利也会被埋在罗斯希尔。


《惊曝内幕》
The Insider,1999)
导演:迈克尔·曼
主演:阿尔·帕西诺 / 罗素·克劳 / 克里斯托弗·普卢默 / 戴安·维诺拉
剧情简介:
劳埃尔-伯格曼是CBS电视台“60分钟”节目的王牌制作人,和德高望重的节目主持人迈克-华莱士向来合作无间。乔佛瑞-维根刚被大烟草公司解雇,他的人生似乎瞬间坠入谷底。伯格曼收到一份显示烟草公司制造的香烟对人体有害的报告,找到维根来翻译。然而从这个时候开始,维根便感觉到有人跟踪监视自己,并给家人带来极大的威胁。烟草公司提醒维根与自己签署的保密协议,他将不能向公众公开任何有关香烟制造的研究。维根不想失去医疗保险等对家人生活的保障,然而又在备受良心拷问。他最终决定,即便是违反保密协议,也要向外界宣布这一切。他先和伯格曼录制了一集“60分钟”栏目,然后前往密西西比州出庭作证控告烟草公司。然而,烟草公司比他更快一步申请了言论禁制令,他妻子带着两名女儿离去,“60分”栏目又遭到CBS禁播。这一切巨大的代价让人如何招架……

新闻报道链接:http://www.vanityfair.com/magazine/1996/05/wigand199605
玛丽·布伦纳(Marie Brenner)1996年发表在《名利场》的一篇文章——《那个男人知道得太多》。
故事背景:
杰夫雷.威甘德博士(Dr. Jeffrey S. Wigand)是在肯塔基州路易斯维尔的布朗和威廉森(B&W)烟草公司的研究和发展署的前副主席,他的工作是消除使用掺杂香豆素(adulterant coumarin)的香烟。

在1994年,前布朗和威廉森烟草公司的威甘德博士揭露了”kool”品牌香烟的制造商布朗和威廉森烟草公司欺骗性的生产实践:产品的操控使更多人香烟上瘾,不告知人们香烟是致命的,并通过买断卖断,向公众和政府隐瞒说谎,照常营业。全部大型烟草公司都使用着相同的谎言。

威甘德的揭露震惊了不知情的公众。在接受CBS《60分钟》记者华莱士采访时,威甘德作为第一个主要的烟草知情人士透露,该香烟公司试图让我们迷上尼古丁。威甘德告诉记者,他的雇主,布朗和威廉森烟草公司操纵尼古丁修复,即不在烟草中加入尼古丁,但通过加入像氨一样的危险的添加剂加强尼古丁的作用。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e0987f0100b114.html


《热天午后》
Dog Day Afternoon,1975)
导演:西德尼·吕美特
主演:阿尔·帕西诺 / 约翰·凯泽尔 / 查尔斯·德恩
剧情简介:
本该10分钟完成的银行抢劫犯罪,却变成了12小时的拉锯战,桑尼算是美国历史上最倒霉的银行抢劫犯了!一个盛夏的下午,桑尼与同伴塞勒闯入纽约市布鲁克林银行,准备实施抢劫。怎奈银行刚刚完成交易,金库内根本没有现钱。倒霉的桑尼与塞勒转而劫持人质,与警方对峙提出要求。但4小时后,劫案现场被围观群众和手忙脚乱的警察弄得像游乐园一样热闹。桑尼走出银行对警察的质问居然赢得了群众的喝彩。8小时后,银行劫案登上了电视节目的实况转播,大家仿佛拍电影一样高兴。这时夜色降临,人质亦出现了斯德哥尔摩症候群,究竟这场闹剧将以什么方式结束?

新闻报道链接:https://books.google.fr/booksid=5VYEAAAAMBAJ&printsec=frontcover&redir_esc=y#v=onepage&q=the%20boys%20in%20the%20bank&f=false
记者托马斯·莫尔(Thomas Moore)和克卢格(P.F. Kluge)在1972年的《生活》杂志上发表了那篇著名的布鲁克林银行抢劫案文章——《银行里的男孩们》(The Boys in the Bank)。
故事背景:
1972年8月22日,沃托维奇(Wojtowicz)伙同萨尔瓦托·纳图内尔(Salvatore Naturale)、罗伯特·维斯滕伯格(Robert Westenberg),试图抢劫位于布鲁克林格雷夫森德450大道的大通曼哈顿银行分行,但他们没能得逞。

他们起此贪念的原因,是为了支付伊登(Eden)的变性手术费——他是沃托维奇的同性爱人。沃托维奇与纳图内尔将银行的七位员工押作人质,持续了14个小时之久。行动前,维斯滕伯格看见街上有辆警车,便提前逃离了现场。沃托维奇曾经也是一位银行柜员,他熟悉银行的运作模式。只可惜,他当天早些时候看过《教父》,显然其中某些场面影响了这个抢劫计划。这两位抢劫犯当时都成为了媒体名人。沃托维奇被逮捕了,而纳图内尔在最后的时刻不幸被FBI击毙。

沃托维奇透露,他与法院达成认罪协议,可法院并没有兑现,仍然判了他20年监禁。不过实际上他只在狱中蹲了五年,就假释出狱了。他被判刑两年后,电影《热天午后》即杀青上映,他从中获得了7500美金的故事版权费和1%的电影纯利润。伊登终于有钱做变性手术了。1987年,伊登死于艾滋。2006年,沃托维奇也离世了。


《恐惧拉斯维加斯》
Fear and Loathing in Las Vegas,1998)

导演:特瑞·吉列姆
主演:约翰尼·德普 / 本尼西奥·德尔·托罗 / 克里斯蒂娜·里奇 / 卡梅隆·迪亚茨 / 托比·马奎尔
剧情简介:
来自南太平洋萨摩亚群岛的体育记者杜克和他的律师朋友刚佐博士一起开车前往拉斯维加斯,寻找他们的“美国梦”。一路上,他们带了大量毒品和酒精,也遇到形形色色的人,药物作用下,许多迷乱和癫狂的画面出现,让他们分不清幻觉和现实,到底哪个更残破,哪个更肮脏扭曲。两个人的混沌,加上拉斯维加斯本身的纸醉金迷,“美国梦”似乎遥不可及,两个人留下垃圾场一样的五星级酒店房间,以及无法停止迷幻的路途……

新闻报道链接:http://www.rollingstone.com/politics/news/fear-and-loathing-in-las-vegas-19711111
“刚左新闻主义” (Gonzo Journalism)的创始人亨特·S·汤普森(Hunter S. Thompson)于1971年在《滚石》杂志上发表了这篇著名的《拉斯维加斯的恐惧和嫌恶》。随后,特瑞·吉列姆受此启发,改编成电影。
这部电影讲述了他与律师朋友——刚左博士(Dr.Gonzo)前往拉斯维加斯报道沙漠摩托车赛,却在毒品和迷幻药的作用下,歇斯底里地寻找起了美国梦的经历。

在“刚左新闻主义”之中,没有预先设定的规则。“刚左新闻”将事实与虚构,真实与想象,借助毒品、药物和酒精的作用混为一处,作者主观的虚构和想象,作为自我体验的一部分,都成了新闻作品中加以报道的事实。汤普森说,一个好的刚左记者,“需要大记者的才华,画家/摄影家的眼光,以及演员的多变”,刚左的报道风格“基于福克纳的思想,即最好的小说远比任何一种形式的新闻更为真实”。

——出自豆瓣风之: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118175/


|部分内容作者:Jérémie Couston

Piggy

「 爱电影又八卦的小猪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