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在岛屿写作:东西》:也斯的生命和哲学

《他们在岛屿写作Ⅱ:东西》海报|来源网络
《他们在岛屿写作Ⅱ:东西》海报|来源网络
|作者:纪文章(纪录片工作者、音乐词曲创作者,大学助理教授。)

黄劲辉导演的香港文学作家也斯的纪录片《东西》(2014),将也斯多元越界的交游和志趣,亦东亦西的混搭哲学,透过影像呈现得相当精采剔透。文学、学术、艺术、舞蹈、摄影、音乐、戏剧、服装设计,以及美食,在纪录片中不断与也斯的作品对话互文,纪录片的影像美学和叙事手法很具新意,影片在纪实的基础上,时时出现表现的美学模式手法,提供了读者诸多延伸诠释和想像的自由空间。

《东西》剧照,梅卓燕|来源网络
《东西》剧照,梅卓燕|来源网络

许多桥段的匠心设计让人驰骋神往低回不已,比如一段舞者梅卓燕在简约纯粹的舞台、静谧空灵的山河之间,以及繁忙紧张的中环广场(五星旗、区旗等等多面旗帜远远在后景)三个场景之间舞蹈的交叉剪接,搭配着音乐,幽幽地和也斯的诗作对话,实在是一幕精彩绝妙的文学纪录片处置。

在观看这部纪录片之前,虽然我只翻阅过也斯的《后殖民食物与爱情》和《新果自然来》,但这部纪录片绝对可以帮助读者好好认识这位博学多艺,而又认真投入经营文学创作和研究,以及跨界合作的作家,观后令人折服于这样的知识分子的精神。在这个越来愈少人读书的数位时代,我相信用影像介绍文学作家,用影像为观众构筑通往文字的桥,让观众变为读者,即是目宿媒体两番投资“他们在岛屿写作”系列的用意之一。

在影片中,黄劲辉用影像亦步亦趋地再现了也斯在1976年夏天于台湾环岛旅行中,书写了许多他对台湾的体验和观察的散文,然而《东西》除了贴着也斯走过的足迹,也用画面呈现出影像自身独特的思考性。

《东西》剧照|来源网络
《东西》剧照|来源网络

在处理《新果自然来》的〈鹿港的黄昏〉的篇章中,影片再现了也斯以一位旅行者的角度书写了他对我的家乡鹿港的观察,在那些朽梁残础年月深的已故彩绘艺师郭新林大师的门神彩绘作品特写,和高翘云端的燕尾檐牙,用影像和也斯一起讨论了鹿港龙山寺沧残的历史感的价值和意义,以及衍伸出文资保护工作者对她的保存行动的再思考(注一);接着影像也跟着也斯书写在九曲巷弄中历史建物与居住当中的人的当下生活感,与如何往前走的发问,让人感受到一个旅行者细腻感性的观察和省思,以及诗人之眼一语中的的犀利。一直以来,这些文资保存的核心价值及其困难,正是鹿港一代又一代有识之士无时无刻苦思与社会实践的真实场域,看到一位香港作家从外围观照这些议题的热切感,不禁让人有天涯若比邻的温暖,即使无缘与大师交会,却有满溢会心与神往的感恩。其他篇章则有诗人笔下诗性的野柳和实际到场所见的人马杂踏的落差,则是令人不禁莞尔了。至于对垦丁佳洛水的水文与石象,大自然的奥义与神性的描述与思索,则是文人精彩的联想与反思了。港台两地的互视与对话,相信是这两个命运有些相似,文化与地理上有点距离又不太有距离的两座岛屿,最值得相互参照与交流的机制了。

《东西》剧照|来源网络
《东西》剧照|来源网络

也斯说如果一个社会没有文学,就没有了自己的语言,没有了自己的身份,没有了与别人不卑不亢的对话能力,没有了自己的尊严,因此他希望香港能保有这种开放对话的能力。有文学才能有主体性,也斯身体力行实践这个理念,不停歇带著文学到到世界各地对话,这个精神是令人非常动容的,当兴有为者当亦若是之慨。可惜大师早逝,影片最后一段“也斯的手表”中,一位也斯的朋友感慨如果老天爷能再让也斯多活二十年,不知道还能经营出多广多大的光景啊?在由小罗伯特·唐尼(港译:小劳勃道尼)主演的《卓别林与他的情人》(Chaplin,1992)这部片中,片尾卓别林准备上台领取奥斯卡迟来的肯定–终身成就奖时,回顾一生,卓别林感慨他最大的敌人并不是那些重重的困难和险阻,而是时间。我相信大部分的人都会感慨时间永远不够用,这两位大师也不例外,但他们却能投入最大的精力在自身的专业上去照亮这个世界。黄劲辉用六年的时间纪录了也斯的生命和哲学,时间在现实上或许常常是我们的敌人,但当它幻化成影像投射在荧幕上时,时间它却复又展示了它神秘的力量。

《东西》剧照|来源网络
《东西》剧照|来源网络

注一:当年也斯面对着眼前的龙山寺,这样评价反对重修的青年知识分子:“他们的声音虽然微弱,却是自己的声音,是青年一代对周遭环境的关心。”(《新果自然来》,页57

Cinephilia

迷影网(Cinephilia.net)创立于2010年,聚焦于创作和搜集最好的华语电影文字内容,翻译传播海外电影学术界和评论界的声音,用更为生活化的方式解读电影,结合所有愿意分享个体电影体验的影迷们,共同创造出中文世界里独具特色、质量兼备的电影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