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鱼》:荒诞的草根表达风格

%title插图%num
《热带鱼》(1995)

这已经是1995年的片子了,导演陈玉勋的处女作,而现在看起来也没有很明显的时代差。陈玉勋有着新奇的想象力,从《10+10》中他导演的《海马洗头》就可见一斑。而从《热带鱼》,《爱情来了》两部剧情长片之后,他便离开电影转而拍广告去了。2013年回归之作《总铺师》以轻松搞笑的情节和浓浓的生活味也在台湾收获了不匪的票房。而陈玉勋应该现在台湾导演中将台湾味,草根性与喜剧感结合得最到位的一位导演。

总体说来,《热带鱼》是一部轻松诙谐,又带着清新元素,间杂讽刺现实的作品。大致讲述了一个国中生阿强是一个爱做梦的少年,在重要的联考前十几天意外卷入了一起绑架案中,而其中的一名绑匪又意外身亡,剩下一名笨拙的绑匪不知所措,便把两位少年带入嘉义的家中与家人商量,结果家人也都是单纯有些粗俗的村民,闹了很多笑话之后阿强被解救,却没有指正绑匪,故事说献给所有爱做白日梦的人。其实,在电影里“热带鱼”就是“梦”的代名词,但故事的意涵也不仅仅是“梦”这个主题了,在这出闹剧中,“梦”的主题描绘被加强,同时对现实的批判有了更深入的刻画。

“梦”这个元素很很多电影都在表达的主题,《热带鱼》中的“梦”主要是阿强的“白日梦”,导演一开始片通过电台广播给影片蒙上了一层美妙朦胧的“梦”的面纱,接着以爱做梦的国中生阿强带入具体的“梦”的主题。与一般青春片里描绘青春期的性与暴力不同,影片没有终点刻画爱情和叛逆,而是将重心放在了这个孩子的“梦”上。他对于大海的梦,对于热带鱼的梦,幻想自己是人鱼超人,对于未来毫无担忧,沉浸在自己营造的梦幻世界中。而影片最突出的地方在于阿娟这个人物的对照或说对应,她因为家里经济条件放弃联考,在外打工又被自己喜欢的男生强暴,终日郁郁寡欢。她明白阿强的“热带鱼”,因为他们都是做白日梦的少年。两人在片中没有任何一组对白,代替的是最后阿娟的信“人生的路很长,光有梦想是走不动的,应该好好珍惜你现在所有的一切,好好加油!”通过两个人物的对应,将“梦”这个主题更普遍化,也更深入,更能牵动观众的情感。影片结尾甚至以一种奇幻的方式:将热带鱼带入城市,一条热带鱼在大厦林立的城市中游来游去。导演以这样的方式在电影里完成了我们的白日梦,使得观众的情感诉求有了表达空间。

在对于现实的讽刺或说批判上,主要借助学校和电视台对于联考这个事情的反应。老师的严厉体罚和凶悍,记者的炒作都指向了联考这个事件。教育和媒体,也成为了影片写实的对象。而与”梦”的主题结合起来,少年的欢乐和梦想与社会的考试制度的压制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虽然这个话题已经是老生常谈了,但是在1995年的台湾,仍然是一个很热门的社会话题。此外,城乡的差距,乡下人去城市打工,城市家庭的问题(通过小胖来表现)等等也在透露“现代化”这个大命题,这也是导演们始终都在关注的命题。

这些主题正是通过这样一个略微复杂的绑架故事而被带出来的。故事结构有些复杂,而板块之间的衔接显得有些松散,不过节奏明快,几乎没有冗长或不相关的情节,故事的整体性没有被破坏,观众看完也是一气呵成之感。而且,在嘉义这个县城里面发生故事插入得很恰当,编写得也很精彩,使得主题(不管是“梦”还是现实讽刺)都得到了延伸,故事变得丰富,意涵更加立体。

在风格上,虽然是写实的题材,但是陈玉勋导演将之幽默化,喜剧化。绑匪和孩子们一起吃包子、冰淇淋,一起撒尿的情节颇为有趣,一家人的电话勒索也搞笑无比。将梦想和写实的主题套上这种草根乡土的外套,在当时应该是很新鲜的。这样处理方式,不仅使得人物生动真实,还形塑了风格的轻松明快。

值得一提的是,在当时台湾电影严肃沉重的写实风格下,影片荒诞式的草根表现开启了电影表达的另一个面向。绑匪的笨拙出于他的本性善良,乡下阿婆急躁的脾气,光着膀子赌博的年轻人,失忆的老年人,他们共同构成了这个充满戏剧性,带着生活味,有时候还感动人的荒诞的“绑匪组”。这不就是台湾的草根味么!而数年后宁浩的《疯狂的石头》也在其中可见端倪。

《热带鱼》虽然是导演的处女作,但是影片故事精彩,内涵丰富,层次分明又不缺真实感和乡土味。并且在少年梦想与现实批判的主题下,建立了明快轻松,诙谐幽默的风格。这种荒诞式的草根表达风格在当时沉重写实的台湾电影中,带来了清爽的一笔。

(编辑:张宇婷)

杨沛

爱丁堡大学电影策展硕士,90后,处女座。翻译,影评,编辑,运营,飘飘荡荡,在电影世界里还居无定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