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旗飘扬》: 你为谁而战,国家还是家人?

太极旗

《太极旗飘扬》是韩国当时史无前例的巨大投资,导演姜帝圭在《生死谍变》之后的又一力作,并且吸引到张东健和元斌两位当红男星加入。这是韩国版的《集结号》,同样取材于历史战争,同样定位于商业主流,甚至都可以算作各自国家的主旋律电影。但是《太极旗飘扬》具有不小的野心,除了战争的血腥残忍外,影片也加入了人性,人情多个面向的思考。在商业包装之下,还尝试解读和思考韩国南北战争的历史问题。

故事讲述两兄弟被迫入伍参战,哥哥为了让弟弟回家完成学业,不惜冒着生命危险争取荣誉勋章,但在弟弟眼中哥哥不再是以前的哥哥了,将两兄弟关系的微妙变化投射到战争的大背景中,或者说在战争的宏大叙事中插入兄弟间的关系变化,电影就不仅限于战争场面的可观性上,同时在于人物情感,人物关系的咀嚼思索。两兄弟的情感线索十分清晰直接,沿着既定的故事情节发展,没有偏离轨道,也没有过多的惊喜。

战争开始前,两兄弟欢笑打闹的时光非常吸引人,暖色调的处理与后面的阴暗战争形成鲜明对比,拍摄手法和故事情节让人想到吴宇森的《喋血街头》,都是流畅的剪辑,鲜明的色彩,简单的情节,勾勒出男人间的雄性竞争和不言明说的情义。但是,随着影片的发展,情义变得更加内化,竞争(冲突)变得更加外化,直到哥哥以为弟弟死亡,情义和竞争(冲突)都暂时消逝。然后影片一下跳入一年后,弟弟成为了一等兵,在医院工作,哥哥却在亲人的死亡刺激下加入了朝鲜“大旗部队”。接着弟弟在战场上与哥哥相遇,哥哥已经“癫狂”,却又在弟弟的深情劝说下恢复理智,然后战死。如果说战争前的一场兄弟打闹的戏有些矫情,那么这一场战争中的“癫狂”和“深情劝说”则完全成为了影片的一个败笔,人物的动机和情感走向过于夸张,故事桥段也显得狗血。

据说对于几场战争的拍摄,导演也选择了不同的方式去呈现。大场面的宏观战争展现加强了代入感,枪杀场面的细节带来的真实感,轰炸和逃跑带来的命如蝼蚁的感叹,最后雄性荷尔蒙喷发的肉搏战则是带来了惊心动魄的可观性。近三小时的片场,用不同的拍摄手法将故事转折点加以明显的区分,是一个很有效的做法,不仅使得故事连贯,环环相扣,也在观赏上有了期待。

在呈现战争之外,影片对于人情,人性的涉及也使得电影有了更丰富的可读性。比如朝鲜士兵苦苦求饶,韩国士兵放过他之后,他立马加以反击;同时擦皮鞋的伙伴出现在战场上,以什么样的方式去对待他;利用斗牛式的打架来获得愉悦……不仅如此,《太极旗飘扬》的野心体现在它对于自己历史的解读和思考,士兵的疑问“什么是共产主义和民主”,“意识形态真的有那么重要吗?”这些随口一说的言辞是导演对于南北战争的自己表达。另外,哥哥认为是韩国士兵导致了未婚妻和弟弟的死亡后,加入朝鲜军队,在得知弟弟仍然活着时,他又开始炮轰朝鲜士兵,战争与他而言是什么?他是为谁而战?国家还是家人?这也是指挥官对于弟弟的提问,通过这个提问和沉默的回答,“国家”的概念被模糊,被解构,战争面前,家人和国家的轻重关系得以呈现。战争的背后是两种不同的政治形态(意识形态)的交锋和决斗,于千万士兵和百姓而言,家人比国家更为重要。他们战争的动机是家人,不是国家(意识形态)的维护。

总体而言,《太极旗飘扬》是一部反对战争的电影,兄弟间的关系变化,人情、人性的变质,战争的血腥呈现,表达的是对战争的否定;电影更是导演对于自己国家历史战争的反思,战争背后潜伏的国家间意识形态的较量,与士兵而言,他们是在为谁而战,国家还是家人?

杨沛

爱丁堡大学电影策展硕士,90后,处女座。翻译,影评,编辑,运营,飘飘荡荡,在电影世界里还居无定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