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es 2015】《卡罗尔》:布兰切特出演同性恋 平淡空剩噱头

托德—海恩斯新片启用了“女王”凯特–布兰切特和“龙纹身的女孩”鲁妮—玛拉出演同性恋人,这样一对CP组合引得影迷尖叫媒体关注,再加上海恩斯在酷儿电影界举足轻重的地位,《卡罗尔》是本届戛纳又一部需要提前排队抢座看片的大热门。
  
影片故事发生在五十年代的美国纽约,年轻的商场售货员特蕾泽(鲁妮–玛拉)偶然机会认识了充满魅力的客人卡罗尔(凯特–布兰切特)—一个被不幸婚姻困住的女人。借着归还卡罗尔遗落在柜台上的手套的契机,两人开始了不断深入的交往。在这段不幸的婚姻之前,卡罗尔有过一个亲密的同性友人,现在,卡罗尔再次被特蕾泽吸引,无法自控的想要亲近。而特蕾泽也发现和男友的感情也许并不是自己想要的,同时被见过几次面的卡罗尔深深吸引。一段不被社会接受的感情将会有怎样的结局?
  
这是一个被放置于五十年代纽约的《阿黛尔的生活》,尽管时代不同,人物的行为反应都不一样,但是人与人自然吸引产生的原始的激情是该存在的,《卡罗尔》完全不具备《阿黛尔的生活》中的这种活力,导演将一个特殊时代背景下,本该非常有力量的故事讲得寡淡无味。
  
影片故事发生的那个年代,同性恋还不被社会接受和允许,连原著《盐的代价》都是作者派翠西亚–海史密斯用了化名刊登在1952年的杂志上。这个时代背景下,同性恋情也许是隐忍的、压抑的,但是故作矜持并不能体现时代感,遥遥相对两两相望的镜头也不能代表了纯情,整个社会的压力与歧视,不是丈夫的暴怒男友的质疑就能展现的。

导演成功塑造了小礼帽、长风衣,传统与变革同在的五十年代风貌。但在这个框架下的情节却十分庸俗:凯特女王一身皮草雍容贵气的一出场,就征服了涉世未深的小服务员,然后故意搭讪、约请吃饭、香车豪宅和圣诞节惊喜礼物,换个时间地点背景,活脱脱一部《霸道同性总裁爱上我》。
  
“女王”布兰切特并不适合低下身段主动追求,尽管导演给了无数大特写,“女王”从眼皮到嘴角到发丝都是一副要把人掰弯的架势,但是这些镜头和行为并没有深入到内心。从刻意勾引到深情凝视,凯特女王不知为什么总带着表演的疏离感,这让角色无法令人信服,进一步,这份情感也就不让人感动。
  
海恩斯在这部新作里,既浪费了五十年代新旧更替活力碰撞的大好背景,又没有成功的讲一个令人动容的爱情故事,空剩一堆用来宣传的噱头。


(编辑:Yunzhi)

帼杰

旅法影评人,曾经应邀为国内多家门户网站担任国际三大电影节特邀影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