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IFF2015】吴天明遗作《百鸟朝凤》展映

3 月 30 日,中国第四代电影导演的领军人物、已故著名导演吴天明的遗作《百鸟朝凤》,作为第三十九届香港国际电影节特设的「怀念大师」环节的展映影片,在香港艺术中心进行了其在本届电影节的唯一一场放映。吴天明之女吴妍妍出席了放映,并在映后与观众进行了简短的问答与交流。

p25895896

《百鸟朝凤》将目光聚焦于传统文化的消逝,描绘了陕西小镇里两代唢呐匠在时代变迁中经历的迷茫与挣扎,由陶泽如领衔主演。影片于 2012 年拍摄完成,而吴天明导演于 2014 年 3 月因心梗猝逝,使这部影片成为了其电影生命中的最后一部作品。虽然早已拍摄完毕,但《百鸟朝凤》始终未在中国内地公映,只在之后两年的金鸡百花电影节、北京大学生电影节、上海国际电影节等电影节和影展中做过小规模的公开展映。因此,本届香港国际电影节上的展映,终于让更多对这部遗作充满好奇的观众得以一睹影片的真容。

在映后的交流环节中,吴妍妍讲述了她自己对父亲这部寄志之作的理解。以下是问答环节实录。

问:影片中的主角名为「天鸣」,与导演名字同音,这个角色中寄托了导演的哪些个人认同?影片目前为止只在部分电影节放映过,请问还有没有内地公映计划?

答:这个剧本是我父亲写的。等他离开之后,我再看这个电影,我觉得这就是他个人这些年的写照,是他对艺术的坚持、对电影艺术的坚持,以及他作为导演、作为艺术家内心的困惑和痛苦。
另外,影片很快就会在内地公映。(记者注:本届电影节的展映使用的是带有「电审故字[2012]」龙标的内地公映版数字拷贝。)

问:作为一名制片人,您的作品受到了您父亲作品的哪些启发?

答:我自己也是制片人,在父亲走了之后,我现在对艺术、对各方面都有了很多不同的理解和认识。所以我们现在在中国电影基金会下面成立了「吴天明纪念电影专项基金」,我们想以我们作为制片人的力量去扶持现在的青年导演,扶持那些现在依然对电影、对社会有一份责任感,并且作为艺术家有话要说的年轻人。现在百分之九十的中国电影都拍得非常不好,虽然很卖座,但是缺乏一种中心思想和价值观,所以我现在想以我个人作为制片人的力量,去支持这些有情怀的青年人,让他们为中国拍出更好的电影来。

问:片中演员真的会吹唢呐吗?是什么启发了导演写出这个故事?

答:所有主要演员都不会吹唢呐,都是提前学的,每一天在排练时都会有老师教他们指法。
这个故事是由一本小说改编的,当时他(吴天明)是坚持要拍这个戏,我现在想来,他一定是作为艺术家有同感。他认为中国的传统艺术在丢失——包括中国的电影,他认为电影艺术在丢失。所以他坚持要拍。我当时跟他反对过,我说这个片子在现在的中国市场表现会不好,他说「老子不是拍给现在的观众看的」(观众笑,鼓掌)。所以我现在想起来,这部片子是会留在历史上的,即使在现在的中国电影市场里它不会好,但是它是可以永远存在于历史当中,让未来的观众去看的。而且这部片子最近成为了唯一一部被中国文化部选中、将被翻译成九国语言的影片,作为文化部的对外宣传影片,宣传中国的传统文化。他们认为这部片子拍得非常好。

问:影片中主角小时候练习的鸟叫声最后并没有在《百鸟朝凤》这首曲子中听到,最后演奏这首曲子时主角模仿鸟叫的动作也没有在音乐中得到体现。《百鸟朝凤》是一首真实存在的传统唢呐曲目吗?

答:《百鸟朝凤》是存在的,影片中的是这首传统唢呐曲经过了新编的版本。它原来是一首喜乐,现在被改成了哀乐,就是影片中的这个版本。其实曲子后面有很多鸟叫的声音,可能是没有听到,因为当时有很多其他的音乐在里面夹着。另外其实唢呐可以吹很多鸟叫声,不过会在其他曲子上用,不是在这首曲子上面;但《百鸟朝凤》是存在的。

—— 迷影网 HKIFF 前方记者 姜宇宸

(编辑:Yuruky)

Cinephilia

迷影网(Cinephilia.net)创立于2010年,聚焦于创作和搜集最好的华语电影文字内容,翻译传播海外电影学术界和评论界的声音,用更为生活化的方式解读电影,结合所有愿意分享个体电影体验的影迷们,共同创造出中文世界里独具特色、质量兼备的电影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