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枝裕和:温情世界的残忍成长

“没有英雄的,只有平凡人生活的,有点肮脏的世界忽然变得美好的瞬间”

《如父如子》|来自网络
《如父如子》|来自网络

是枝裕和曾说过”让事情慢慢生长,然后拍它”,因此,在一年中成长走到终结的冬天,最适合慢慢的看回望过往成长路程的电影。

是枝裕和的电影作品里表现的大多是对家庭的探讨,但在家庭主题下,更让人深思的是父母子女关系,以及子女在成年后,面对自己成长历程时心态的不同。

在电影《如父如子》中,抱错孩子的狗血题材在是枝裕和的导演下变成了对家庭的成长和父子对照的深刻思考。福山雅治所饰演的野野宫良多和斋木雄大所代表的不同的父亲的立场,一个严肃偏执,一个和蔼可亲,庆多和琉晴身上都明显的折射出父亲的影子,两个孩子被两个家庭交换,两个父亲重新面对自己孩子时更像是直面自己身体中缺失,但从未知晓过的一部分,良多对庆多的怒其不争,对活泼散漫的琉晴的严苛,使非亲生的庆多与父亲之间有着隔阂,有血缘关系的琉晴也对他有着疏离,冷淡的父子关系让良多感到挫败。

这种挫败不仅仅是良多,也值得电影前为人父或为人子女的观众去思考,在家庭陪伴下的成长过程中,父子身份的标记让父与子们得到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在电影里父亲的身份让良多一如既往的拥有主导权,电影中这种得到和失去没有任何对错和落差感,是枝裕和总会在两者中间找到一种平衡点,这个平衡点就是双方的质朴的,令人感动的坦诚,喜欢是枝的观众们大多是被这种虽有隔阂但仍然圆满的温情所打动,但在现实生活中,这种家庭成长中留下的失落只会伴随着年岁的增长慢慢被埋藏在心里,无声无息的影响着每个人的漫长的成长岁月。

是枝裕和电影中的成长瞩目的是成年人的成长,成年人在成长后回望来时的路程,往往比成长中的人的回顾有着更深刻的体验,成长从来都是一件艰难的事情,回望成长像是从荆棘中挣扎出来后的轻描淡写的洒脱,是枝的出色在于,在平淡生活中把过往的痛苦不露痕迹的又不失真实的曝晒在你我面前。温情故事下,总有悲惨的生活在继续,是枝裕和一面坦然的面对真切的残忍的现实生活,一面又温柔的把他们演绎出来,电影《海街日记》也是一部温情电影,温情之下也隐藏着对家庭关系对成长的深思。

《海街日记》|来自网络
《海街日记》|来自网络

电影讲述的是四个女性生活在一起的故事,三姐妹和浅野玲是同父异母的关系,她们在父亲的葬礼上相遇,四个女生一见如故,三姐妹便邀请浅野玲和她们同住,于是故事围绕着四个女生展开。

四个女生相处的格外融洽,成熟的大姐香田幸,随性的二姐佳乃,活泼的三妹千佳,再加上听话懂事的浅野玲,相似的成长环境,让她们对彼此心灵上的缺憾都感同身受,女性独有的敏感和温柔,给了她们每人一个依偎心灵的港湾,但也有着细微末节的隔阂,这种隔阂不是日常生活中生出的嫌隙,而是因为太多的感同身受,才让她们更加体谅对方,勉强自己。

和剩下两个妹妹相比,小幸和浅野玲有着更加相似的童年,父母的争吵离异,之后小幸母亲对三姐妹的抛弃,浅野玲父亲去世母亲离开,她们四人都是被父母亲遗弃的孩子,小幸年幼时对父母的恨意一直沿留到今天,得知父亲去世时的淡漠,和母亲见面时喋喋不休的争吵,这些根本的原因都来自于童年时期父母留给她的阴影,于是她格外的疼惜浅野玲,希望能用自己的疼爱,去化解浅野玲成长时期的不安与困惑。

父辈情感的缺失所带来的成长的问题,也很明显的折射在她们每一个人的身上:因为从小缺失父爱,小幸寄希望于在恋爱关系中受到类似父爱般的保护,于是她和年长的已婚医生保持了一段情人关系;佳乃因为缺乏对真正感情的认知,而不断的陷入恋爱陷阱中,不顾一切的爱人,也常常受到伤害;千佳对爱情过度的小心,守着喜欢的人不敢说,只能卑微的仰望。正是因为父母给予的家庭关系不够完整,才使得她们在跌跌撞撞的长大之后,身上依然带有着些许的童年往事残留的阴影,这种阴影没有人能够扫除,她们只能一次次的受伤,彼此安慰,舔舐伤口,所以姐妹两字才显得弥足珍贵。

电影里虽然瞩目于女性的成长,但是也涉及到生命终结的话题,导演把这个话题处理的轻描淡写,四姐妹们对父亲死亡的冷淡,她们母亲在参加外婆的葬礼时迟到,导演对于死亡和葬礼一笔带过,没有刻意的渲染悲伤苦涩的情感,这种对生死的淡化,弥补了生离死别的空间上割裂感,更容易让人看到逝者与生者的之间精神上难以割裂的关系,是枝裕和曾说过“所谓主角,是指即便没有出现在画面上,但仍支配着整部电影的人”,即使死者已逝,但生者身上依然残留着亡者的影子。三姐妹每年都要做的外婆的梅酒,浅野玲对父亲沙丁鱼面包的执迷,这种后辈对长辈生活喜好的传承,似乎意味着即使她们即使自己离开了父母,却永远无法摆脱掉父母的影子,这种结不开的血缘关系,让她们的内心困惑而挣扎。

这种平淡生活中的点点哀愁和人与人之间心灵上的和解,似乎也正是导演所说的“没有英雄的,只有平凡人生活的,有点肮脏的世界忽然变得美好的瞬间“。

罗梦琪

从影迷到迷影